合理用药知识集锦
1.什么是药品?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我们平时常说的中药、西药(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都是药品。
俗话说:“对症下药”。意思是服用药品必须有明确的预防或治疗目的,治什么病用什么药。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自行用药。
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意思是药品除了有治疗作用外,也有不良作用,不合理用药或过量用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是正确服用合格的药品,也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用药常识,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使药品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保护神。
2.药品与保健食品有什么区别?
保健食品与药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能用作治疗疾病,只具有保健功能。现在,有些保健食品利用非法广告进行夸大宣传,号称能“包治百病”,我们一定不要受非法虚假广告的欺骗,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正常治疗、加重病情。
3.怎样区别保健食品和药品?
最简单的办法是,当你买药时,一定要先在药品的包装盒上找“批准文号”,药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药准字”,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食健字”或“x卫食健字(其中的x代表某个地区简称)”。
当你决定购买药品或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先看准“批准文号”,千万不要购买没有批准文号的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4.药品为什么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的用途、安全性、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的不同,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山医生开处方,患者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根据安全性的不同,又划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而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获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地点销售。
5.怎样知道自己购买的药品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到药店买药,首先你可以在药店里找一下,如果有柜台上标有一个大大的醒目的绿色0TC标志,那么,这个柜台卖的就是非处方药,如果柜台上是“处方药”标志,这个柜台卖的就是处方药。
如果药店里没有这样的标志,你可以要求药店的店员让你看一下药品的包装和说明书,非处方药的包装上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0TC)。
另外,如果你看非处方药的说明书,还会看到一句忠告语: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说明书使用或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处方药的说明书上则写着:请凭医生处方购买和使用。
6.到哪里买药质量有保证?
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千万不要盲目自己买药自己用药,最好到医院、诊所、卫生院看病,或找有行医资格的乡村医生看病,然后根据医生开的处方买药、用药。如果病情不严重,就是小毛病,自己又知道用什么药,那么建议大家一定要到合法的零售药店购药。
7.在药店购买药品时遇到问题向谁咨询?
在 药店购药时,如果您对选购哪种药品或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存在疑问时,最好向药店内的执业药师咨询,执业药师会为您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咨询服务。然而,我 国目前执业药师数量还很少,在农村的执业药师数量就更少,如果店内没有执业药师,请咨询药师或其他药学技术人员,或在服用前认真、仔细地阅读药品说明书。
8.到药店购买药品时应注意什么?
到药店买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定要到合法的药店买药。合法的药店是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店内都悬挂着(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如果知道买哪种药,可直接说出药品名称,如果不知道应该买哪种药,请向店内的执业药师说明自己买药的目的:是自己用,还是给孩子或老人买药,治疗什么病。
(3)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没有医生处方,药店为了您的用药安全不会随意卖给您处方药。
(4)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的病情有明确的了解,如曾用过什么药品,用药的效果如何,有无过敏史。
(5)在决定购买某种药品之前,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看是否对症,如果对说明书内容不明白,可以向店内的执业药师咨询,以免买错药、用错药。
(6)买药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不要买过期药品。
(7)买药后一定不要忘记把购药的凭证保管好,如购药小票或发票,万一药品质量有问题,购药凭证是投诉、索赔、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凭据。
9.如何区分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
通用名: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定的在全球范围通用和在药品标准中列入的名称,如阿司匹林、头孢曲松钠、复方伪麻片。任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上都应标识通用名,一般来说,通用名应该最为醒目,选购药品时,消费者一定要弄清药品的通用名。
商品名:药品生产企业为了市场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往往给自己生产的药品注册商品名,以示区别,如“巴米尔”为阿司匹林的商品名:“严迪”是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商品名。一种药品由于生产企业、注册商标和剂型规格的不同,可能有多种商品名。
10.通用名相同,商品名不同的药品可以互相替代吗?
通 用名相同的药品,说明药品的成分就是完全一样的。如果商品名不同,通用名一样,那么药品的含量可能不一样,用法也可能不一样。所以,通用名相同的药品不一 定能够互相替代,还要看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是否相同,以免用药过量。通用名相同的药品,如果剂型、规格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是可以替代的。必要时请向药店的 执业药师咨询。
11.为什么要重视药品的质量?
药品是用于治病救命的特殊商品,只有符合国家法定质量标准的合格药品才能保证疗效和用药安全。药品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药品包装中附有质量合格证明。因此,药品只能是质量合格品,不能像其他商品那样可分为一级品、二级品、等外品和次品。
作为普通消费者很难判断药品质量,因此,大家买药时一定要到合法药店购药!
12.什么是假药?
《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1)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例如:中药中擅自加入西药成分:(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例如:用淀粉作的片剂冒充治疗感冒的药品,用兽用药冒充人用药。
13.什么情况下按假药论处?
《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按假药论处:
(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的;
(4)被污染的;
(5)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14.什么是劣药?
《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成分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例如:药品含量不足的,含量超过规定限度的药品。
15.什么情况下按劣药论处?
《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的药品,按劣药论处:
(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3)超过有效期的;
(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
(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味剂及辅料的;
(6)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16.购买了假劣药品或可疑药品怎么办?
如果对购买的药品质量有怀疑或者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药品,请一定要保留一切相关的证据,包括购买的药品及其包装、购买药品的凭据,如销售票据或小票等。然后,向所在地县级或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7.什么样的药品是过期药品?
药 品标签中的有效期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月、日用两位数表示。其具体标注格式为“有效期至XXXX年xx月”或者“有效期至 XXXX年xx月xx日”:也可以用数字和其他符号表示为“有效期至XXXX.xx.”或者“有效期至xxxx/xx/xx”等。
例 如:某药品生产日期为2003年3月15日,标签上有效期有多种标法,如果标注“有效期至2006年2月”,则药品可以使用到2006年2月底,到 2006年3月就过期了。如果标注为“有效期至2006年3月14日”,则药品可以使用到2006年3月14日,到2006年3月15日就过期了。购买药 品时一定要看清包装上标注的有效期,过期药品千万不能服用!
18.怎样识别骗人的违法药品广告?
大 家看到含有下面词语的药品广告,千万不要相信: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含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最先进制法”、 “药之王”、“国家级新药”,“治愈率达到90%以上”,“有效率达到100%'’等类似的宣传,声称“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的这些都是违法药品 广告,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
凡是利用专家、医生、患者、儿童的名义和形象进行宣传的,也是违法广告,这样的广告无论说得多么诱人动听,大家都不要相信。
另外,对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影剧院、宾馆、广场等)进行以健康讲座、咨询、免费送药、附赠药品或礼品,以及上门赠送药品等名义进行的药品宣传、推荐等活动,也不要贪图便宜,以免受骗上当。
19.发现违法药品广告怎么办?
发现违法药品广告,应立即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也可拨打12315举报电话。
20.价格贵的药是否更安全有效?
药品的价格取决于研制过程的花费、生产的成本等各种因素,而药品的安全性则取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和治病的效果。它们是互不相关的两个问题。因此价格高的药品不一定是更安全有效的药品。
21.遇到药品价格问题怎么办?
对药品价格有疑问或发现药店、医院或诊所违反药品价格管理规定,应向当地物价管理部门举报。
22.打针比吃药效果好吗?
我们经常听到不少病人说:“打针比吃药见效快。”他们总是觉得打针会比吃药好得快,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从药物被吸收到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打针确 实比吃药见效快,但并不是所有的病都需要通过打针治疗。而有的病打针反而不如吃药效果快、效果好。如一些消化道疾病采用口服给药,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高, 治疗效果好;对一般的伤风感冒等也没必要打针,即使打针,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对一些只能口服不能注射的药,当然就更不用去忍受打针的痛苦和麻烦了。
23.针剂可以口服吗?
不可以!因针剂在注射时会引起局部疼痛,于是有些患者把针剂改为口服。他们认为这些药品既然可以直接注入机体组织或血管,口服就更没有问题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
(1)很多药之所以制成针剂使用,是因为这些药物在消化道内不稳定,易被破坏失效或吸收不好而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例如:青霉素、肾上腺素等口服后会被胃肠道的消化酶破坏,庆大霉素、肝素等在胃肠道内不易被吸收。
(2)有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口服后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
(3)有的药物口服与注射给药的作用完全不同。如硫酸镁口服有导泻作用,而注射则有镇静和抗惊厥作用,切不可互换。
(4)有些针剂的溶媒不是注射用水,而是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或其他化学溶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不能口服。
(5)针剂的剂量比口服片剂大很多倍,不宜掌握,且价格相差1 0多倍,造成浪费。
(6)有些针剂注射时需做皮试,如随意口服可能会引起致命的过敏性休克。
因此,为了科学、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切不可随便将针剂改为口服使用。
24.服药时间有哪些特殊要求?
除了常见的饭前和饭后服药的规定外,还有下列几种特殊的服药时间要求:
睡前服。通常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催眠药,在药物生效时使患者迅速入睡;又如泻药大黄、酚酞等,服后8~10小时方能见效,故可在睡前服下,第二 天早晨生效:再如胆囊造影剂,服后12~14小时才在胆囊出现,也需晚上服药。须注意的是服药后要稍作活动,然后再卧床休息,不宜服药后立即卧床,以免药 物滞留在食道,引起食管溃疡。
空腹服。通常指清晨空腹服用。
(1)驱虫药:大部分驱虫药要求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下,增加药与虫体的直接解触,增强疗效。若在饭后服,药物被食物隔住,就难以达到治疗目的。有些药品如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等宜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左右半空腹状态下服用,疗效较好,因食物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2)降压药:人体的血压有“两峰一谷”,在晨、午各出现一次高峰或血压曲线形态呈长柄勺形状。因此,为有效控制血压,一日仅服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索他洛尔、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北京降压0号)等。以晨7时左右为最佳服用时间。
(3)抗抑郁药:抑郁的症状如忧郁、焦虑、猜疑等常表现晨重晚轻,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宜于晨服。
(4)泻药:硫酸镁盐类泻药在晨服可迅速在肠道发挥作用,服后5小时可致泻。
餐中服。
(1)降糖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宜餐中服。阿卡波糖应随第一口餐吞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格列美脲于第一次就餐时服。
(2)抗真菌药:灰黄霉素难溶于水,如与脂肪餐同服后,可促进胆汁的分泌,促使人体吸收,可提高血浆浓度近2倍。
(3)助消化药:表飞明、酵母、胰酶、淀粉酶宜在餐中吃,一是与食物混在一起以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液中的酸破坏。
必要时服。通常是指患者在一般情况下不用,而在症状发作时或有特殊用途时服用,如解热药、镇痛药、止喘药和防晕药等。这些药品在使用时应注意用药间隔时间,不宜在短时间内反复使用,以免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25.为什么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
有些人患病吃药时随随便便。有的认为多吃些药,病会好得快些,也有的认为多吃几次或少吃几次无所谓,其实这样做不但会影响药物的效果,而且还可能给人体带来损害。
药品的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而达到一定的浓度是药物发挥药效的必要条件。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太大,不一定能增加相应的药物疗效,相反会加重药品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中毒,尤其是一些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较为接近的药物。
由此可见,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用药间隔时间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每种药物各不相同。因此,病人服药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按时按量服用。
26.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或用药量较大时情况更为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毒副反应。严格地讲,几乎所有药物在一定条件 下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但是,只要合理用药,就能避免或使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人们在用药前全面地了解该药的药物性质,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 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明确药品的配伍禁忌。在用药过程中还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加以处理,尽量避免引起不良的后果。对于 一些新药,由于临床经验不够,对其毒副作用观察及了解不够,在使用时就更应十分慎重。
27.什么是药品的副作用?
药品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的药品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而又必然发生的其他作用。—‘种药品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某一作用 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药品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都是其本身所固有的药理特性,它们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改变。
药品的副作用涉及面很广,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一般症状较轻,属于病人耐受范围之内,都是可以恢复的。在一定意义上讲,用药过程中出现一些副作用是难以避免 的。如服用抗过敏药扑尔敏易出现嗜睡、困乏的症状,服用解痉药颠茄片后引起口干等。但如果副作用较猛烈或由于副作用可能导致病人其他疾病或病情加重时,就 应考虑停药、暂时停用或改用其他药物,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服用一些能削弱或抵消副作用的药品。
28.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症状,作为患者首先要停止服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可疑药品,并向医生咨询。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服用该种药品。如果 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避免再服用同样的药物。如果不良反应已发生且非常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其他 药品。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个人发现药品的可疑不良反应,应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严重或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应随时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也就是可以直接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29.饮酒可增加哪些药的不良反应?
(1)白酒在本质上为一种镇静剂,可增强镇静药、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出现嗜睡、昏迷,在服用苯巴比妥、佐匹克隆、地西泮、利培酮期间应禁酒。
(2)白酒可刺激胃肠黏膜,引起水肿或充血,同时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如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阿西美辛等,会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增加发生胃溃疡或出血的危险。
(3)口服降糖药苯乙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甲苯磺丁脲时忌饮白酒,因酒可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易出现昏迷、休克、低血糖症状。
(4)服用呋喃唑酮(痢特灵) 一周前后,哪怕是饮用少量酒,也会出现面部潮红、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头痛等反应,这是因为药品可抑制酒精代谢物乙醛的再分解,造成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而引起中毒。
另外,长期饮酒或饮酒过量,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会造成肝脏损害,形成肝硬化或脂肪肝,使对药物代谢迟缓。
30.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抗生素是当今控制各种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是最为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已经使用的有近百种。它们与其他药物一样,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等可使人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常见的为药疹、皮炎和药热等。
(2)毒性反应。抗生素引起的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听觉神经损害、造血系统障碍、肾损害、肝损害及胃肠道反应。毒性反应的性质和程度,因药物种类及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二重感染。老年人、婴幼儿、体弱者、腹部手术者及滥用抗生素者较易发生。二重感染一般较难控制,且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4)耐药性。大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不合理用药导致的抗生素滥用,致使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会因无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
(5)局部刺激。抗生素肌内注射,多数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也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由此可见,抗生素一定要合理使用,千万不可当作“万能药”随意乱用。
31.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
滥用抗菌药危害又多又大,轻者危害个人,重者危害人类。主要的危害有:诱发细菌耐药性,导致病源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抵抗,并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浪费医药资源。因此,—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
32.为什么青霉素等药物在使用前要作皮试?
有些药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维生素、碘、局麻药、免疫调节剂、生物药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清、菌苗、疫苗)等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尤其是青霉素极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可见发热及皮疹,重者则见渗出性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并可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最可怕莫过于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 导致死亡。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是不是过敏体质和有没有药物过敏史。可能许多人对这些都不清楚,所以,用青霉素等前都必须作皮试,皮试有阳性反应的不 能用青霉素。当然,皮试只能反映大部分患者情况,极少数人虽然皮试为阴性,但也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33.哪些抗菌药对儿童不利?
(1)新生儿的肝酶系统的相对不足,同时:旨排泄能力又差,一些毒性大的抗菌药,如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磺胺药,主要自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类药等均应尽量避免给儿童应用。
(2)四环素类(四环素、地霉素、地美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可与新形成骨和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螫合,从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着牙釉发育不全(黄褐牙),进而易于发生龋齿,故对新生儿或8岁以下儿童禁用。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 对儿童的肾和听神经有严重损害,年龄越小的婴幼儿其肾功能发育不良而对这些药排泄越慢。因此,常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功能障碍而致耳聋,部分小儿造成永久听力下降和听力丧失。
(4) 氟喹诺酮类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对幼年动物的软骨可致损害,使承 重的骨关节细胞出现水泡和受损,虽在人类中尚未发现,但少数病例曾出现严重关节痛和炎症。因此,不宜用于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
(5)氯霉素类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时更甚,对儿童不宜使用。
34.哪些感冒患者不宜自己选择用药?
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感冒的药品很多,患者自行购药、自我用药的情况非常普遍。但并不是所有的感冒患者都适合自我药疗,以下感冒患者就应在医师指导下选择用药。
(1)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这类患者由于平素体虚,机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以致反复感冒,缠绵难愈,其诊治与常人感冒有别,不宜自行选药,应去医院就诊;
(2)感冒病情重或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感冒病情较重,如患者发热明显,高热不退,或咳嗽咯痰明显,或伴有胸痛喘息等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慢性疾病患者感冒: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上消化道溃疡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冒时,应咨询医师或去医院就诊。因为,一些慢性病在感冒时,易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新的疾病,也可因药物选择不当而产生副作用,导致原有病情加重:
(4)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感冒:儿童感冒常伴有高热,病情变化比较快,还可合并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症,此外,由于儿童年龄、体重差异较大,服用剂 量不易掌握,因此,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老年人的机体代谢缓慢,且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合并症,并多伴有一些慢性疾病,也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孕妇及哺乳期 妇女由于其特殊生理情况,用药均应慎重,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35.治疗感冒可选用哪些药?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它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目前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只要无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易消化食物,补充营养,保持口腔、鼻腔清洁,一般健康成年人患感冒后几日即可自愈。针对发热、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选用非处方药解热镇痛药。
(1)阿司匹林,是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最多的解热镇痛药,能减轻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2)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对胃肠道刺激性小。对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能耐受者及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可以应用本品。
(3)布洛芬,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疼痛等。其他剂型还有颗粒剂、口服溶液剂、缓释片剂等。
(4)阿苯片,主要用于小儿退热及预防发热所致之烦躁不安。
(5)散利痛片,其退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似乎优于阿司匹林。
(6)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其退热作用与对乙酰氨基酚相同,镇痛作用较强。
(7)美息伪麻片,用于感冒的退热及止痛,并可止咳及缓解鼻塞、流涕等感冒所引起的症状。
(8)双分伪麻片(日片)/美扑伪麻片(夜片),适用于缓解和减轻由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周身四肢酸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流泪等症状。同类制剂尚有咖酚伪麻片、双扑伪麻片、氨酚伪麻片、美酚伪麻片、扑尔伪麻片、酚麻美敏片等。
(9)为缓解鼻塞,局部可滴用萘甲唑啉、羟甲唑啉、赛洛唑啉滴鼻剂。
36.头痛时可选用哪些药?
头痛的治疗主要是对症,一般可选用解热镇痛疼痛一止住,头也就不痛了。
用药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成人一次0.3~0.6克,6~12岁儿童一次300~500毫克或10~15毫克/公斤体重,于头痛发作时服,成人一日不宜超过 2克。布洛芬镇痛作用较强,口服成人一次0.2~0.4克,每隔4~6小时1次,一日最大剂量2.4克,儿童一次5~10毫克/公斤体重。阿司匹林可减少 炎症部位具有导致痛觉作用的物质—前列腺素的生成,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成人一次0.3~0.6克,—日3次或疼痛时服,但对3岁以下儿童不宜。对紧张性 头痛,长期精神比较紧张者,推荐合并服用谷维素、维生素B1。
37.发烧时,怎样使用退烧药?
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就其对人体有利的——面而言,体温适度升高能促进人体机能旺盛,使机体的生物代谢或解毒、排毒过程加速,同时机体的免疫抗病 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体内抗体水平增高、白细胞吞噬消除病原体的能力得到加强,等等。这一切均有利于调动人体的免疫抗病功能,有利于人体对侵入体内的病原 体的清除和促进机体的康复。但是,过度的发热会使人体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抽筋、惊厥、昏迷等严重反应,发热过久还可造成人体消耗增加,营养供给不足而引发 其他病症。
退烧药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自觉过热而脱衣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它能有效地控制发烧,使体温 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发热的病症,故在单独使用时,—旦药效过后,体温又可再度升高。可见,治疗发烧不论病因病情一概地使用退烧药是不行的。
一般来说,家庭中使用退烧药有以下原则:
(1)病因不明不用药。对病因不明的发热不能乱用退烧药,尤其在发热初起时更不能乱用,以免因用药干扰了发热原有的规律而引起医生误诊。
(2)短期低烧免用药。低烧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可以几乎看不出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可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3)暴发高烧慎用药。当病人体温显著升高达40℃左右时,使用退烧药必须慎之又慎,对此类病人必须减少每次药量,谨慎用药。
(4)小儿发烧早诊治。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以至抽筋。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5)服药期间多饮水。所有退烧药都会引起病人出汗,这是增加人体散热、使体温降低的表现之一,这一过程往往会消耗病人较多的能量、水和水溶性维生素,故而发烧 病人在使用退烧药期间宜多饮水,尤其应多饮糖水,同时可口服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这均有利于病人机体功能的康复。未用退烧药的发烧病人,也应多饮水和补 充水溶性维生素,以帮助机体通过自身调节而降低体温。
(6)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对一些病势凶猛、40℃以上高烧持续不退的病人,在使用退烧药的同时,可辅以物理方法降温,以防病势进一步恶化而致病人抽筋或昏迷。 具体方法为:用不透水的塑料袋或暖水袋灌入冰水或冷水,将其分别安置在病人的头颈下及腋窝、大腿根部、胸口等有大血管经过的部位,条件许可时还可配用稀释 酒精液作全身擦浴,以加速体内散热,控制病情发展。
退烧药很常用,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十分常见。诸如药疹、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等,都十分常见,尤其是当久用或过量使用此类药物时,毒副作用更加显著。因此,退烧药必须慎重使用,基本原则应该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
38.使用安眠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镇静催眠药(安眠药)的作用随剂量不同而异。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中等剂量时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大剂量时则产生麻醉、抗惊厥作用。安眠药在临床上使用相当普遍,人们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安眠药的品种较多,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安眠药。不可简单地认为安眠药就是使人能睡好觉,而随随便便使用,应该由医生掌握使用的品种和剂量。
(2)一般情况下以服用一种安眠药为佳,以避免或减少安眠药的副作用。
(3)剂量要小,在能保证睡眠情况下,最好选用最小剂量。
(4)要讲究服药方法。长期使用时应不断更换品种,这样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又可避免对安眠药产生的耐药性和依赖性。在大脑皮层高度兴奋状态下,不要立即服用安 眠药,否则,不仅未能起到催眠作用,反而会更加兴奋。如夜间醒来需再服安眠药,最好选快速短效安眠药。如时己近清晨,不可再加服安眠药,以免发生白天镇静 作用,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5)要时刻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肝肾功能障碍或弱智者应慎用安眠药,长期使用者也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情况。
(6)不可突然停药。对长期使用安眠药的患者,应逐渐减量,尔后再停用,以免发生戒断综合征。
(7)避免饮酒。酒精可增加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因此不要在服用安眠药期间饮酒。
39.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下面“四忌”:
—忌滥用维生素。不要以为孩子吃了维生素有益无害。其实吃多了并不好,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吃多了会出现厌食、发热、烦躁、哭闹、骨关节痛、多尿、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维生素C用处虽多,但大量服用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以及出现药物中毒。
二忌滥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不管什么原因就使用氯霉素、链霉素。如果长期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 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8岁以内的孩子,特别是新生儿,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所 以小儿不用四环素、十霉素。
三忌滥用解热镇痛药。儿童发热的原因,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上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卜降而发生虚脱。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有人把丙种球蛋白当成补药,其实丙种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预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对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种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盘血制成,滥用可能出现荨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当成补药滥用。
40. 小儿为什么不能随便服用成人的药?
小儿不能服用成人的药,主要因为:小儿用药剂量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差异很大,有的不是简单地由体重推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小儿的生理机能及其对药品的敏感性确 定,用量过小可影响疗效,过大可能发生毒性反应,故家长不宜给小儿盲目用药。有的药品只适于成人,如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8岁 以下的儿童不宜应用,否则可致骨骼、牙齿损害,引起“四环素牙”。
41.哪些药可能影响儿童的健康?
链 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有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氯霉素可自 乳汁中分泌,对早产儿和新生儿均能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灰婴综合征”:四环素、诺氟沙星(氟哌酸)、左氧氟沙星(利复星)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 育;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萘甲唑啉(滴鼻净)能引起儿童中毒等。因此,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42.高血压患者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就应合理、安全、地服药治疗。现介绍其用药五忌:
(1) 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 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长期服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 反弹现象,血压反而升高。
(2)忌快速降压。血压降得太快太低,使脑、心、肾的供血减少,可诱发心绞痛、肾功能衰竭、缺血性中风等。因此服药时要严遵医嘱,不得擅自增加药量。
(3)忌不择时服药。高血压患者以每天上午7~9时,下午3—6时的血压最高,午夜最低。因此,研究发现把传统的—天3次服药法,改为在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 期前半小时用药,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轻度高血压病人忌睡前服药;中、重度患者入睡前只能服白天用量的1/3,而且应在睡前3~4/小时服。
(4)忌不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脂浓度是反映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程序。有人认为,若治疗6周未见血脂升高,说明所用降压药安全、合理、有效,可继续服用,否则就应改用其他药治疗。
(5)忌胡乱用药。降压药品种较多,作用的部位、效果各异,适应症、副作用、禁忌症各不相同。因此,用哪种药好,应遵医嘱,忌个人不加选择地乱用药。
43.肝功能不好的患者用药应注意什么?
许 多药物能引起或加重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常用的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有巴比妥类镇静药、氯丙嗪、苯妥英钠、消炎痛、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 菌素等)、血脂调节药(他汀类)、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灰黄霉素、酮康唑)、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甲睾酮及某些抗肿瘤药等。肝 功能不好的患者要避免服用能加重肝损害的药物,服用其他药物也要严格遵守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用药过程中还要定期作肝功能化验,一旦发现肝功能 异常,应马上停止用药或改用其他药。详细情况要向医师咨询。
44.肾功能不好的患者用药应注童什么?
许多药物能加重患者肾脏的损害,例如巴比妥类镇静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异烟肼等。具体哪种药物会加重肾脏的损害,要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或向医务人员咨询。用药时一定要遵守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
45.老年人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先取食疗,而后用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此乃—举双得。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感冒。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3)先外用,后内服。为减少药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等可先用外敷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及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 先用老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这些药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被人 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用己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特药时,也要慎重,特别 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46.孕妇用药应注意什么?
许 多药物都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如巴比妥类安眠药,非巴比妥类的地西泮(安定)、甲丙氨酯(安宁)、氯氮革(利眠宁),降压利尿药硫酸镁、甘露醇、呋塞米 (速尿),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孕妇用药,不仅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生长发育。所以, 如孕妇病情确需用药,—定要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认真选择,严格遵守规定用法用量。
47.如何正确服用滴丸?
滴丸是一种较新颖的中成药,外观为一种固体,在体液中随着基质的溶解,使药物迅速以分子或微粒释放出来,被人体迅速而完全的吸收,具有高效、速效的功能。主要供口服用,亦可供外用和局部如眼、耳、鼻、直肠、阴道等使用。
滴丸剂一般多用于病情急重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中药滴丸时应注意:(1)仔细看好药物的服法,剂量不能过大。(2)宜以少量温开水送服,或直接含于舌下。(3)服后宜休息片刻,一般掌握在10分钟左右。(4)滴丸在保存时不宜受热。
48.如何正确服用泡腾片?
泡腾片指药物与辅料制成的药片,溶于水后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呈泡腾状。其溶解后口感酸甜而易于服用,多用于可溶性药物的片剂,例如泡腾维生素C片等。
泡腾片应用时宜注意:(1)一般宜用100—150毫升的凉开水或温水浸泡,待完全溶解或气泡消失后再饮用。(2)不应让幼儿自行服用,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3)药液中有不溶物、沉淀、絮状物时不能服用。(4)储存时应注意密闭、避免受热或受潮。
49.如何正确服用咀嚼片?
咀嚼片指可以在口腔中咀嚼,在胃肠道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咀嚼片常见的有维生素类、解热药等的片剂,或治疗胃病的氢氧化铝、硫糖铝、三硅酸镁等咀嚼片,可加速崩解,提高疗效。
(1) 用时在口腔内的咀嚼的时间宜长一点,一般可咀嚼5到6分钟,如复方胃舒平、氢氧化铝片,嚼碎后进入胃中很快地在胃壁上形成——层保护膜,从而减轻胃内容物 对胃壁溃疡的刺激;如酵母片,因其含有黏性物质较多,如不嚼碎易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影响药物的作用。(2)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3)用于中和胃 酸时,宜在餐后1~2小时服用。
50.如何正确使用软膏剂(或乳膏剂)?
软膏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膏剂又称霜剂。
外 用软膏和乳膏剂时宜注意:(1)涂敷前先将皮肤清洗干净。(2)对有破损、溃烂、渗出的部位不要涂敷。如急性湿疹,在渗出期采用湿敷方法可收到显著的疗 效,若用软膏反可使炎症加剧、渗出增加。(3)涂敷部位若有烧灼或瘙痒、发红、肿胀、出疹等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4)部分药物(尿素) 涂后采用封包(即用塑料膜、胶布包裹皮肤)可显著地提高角质层的含水量,含水量可由15%增至50%,既增加药的吸收,亦可提高疗效。(5)涂敷后轻轻按 摩可提高疗效。(6)不要涂在口腔、眼结膜等部位。
51.如何正确使用滴眼剂?
滴眼剂指药物制成供滴眼用的灭菌澄明溶液或混悬液。
(1)应用滴眼剂前宜作好准备:保持仰卧位或坐位,头略后仰;左手取一干棉球置于厂眼睑处,并轻轻拉下,以露出下穹隆部,右手滴一滴眼药于下穹隆部结膜囊内后,轻提上眼睑覆盖眼球,使药液充满整个结膜囊内。
(2)以干棉球拭去溢出的眼药水,闭眼休息1—2分钟。
(3)用时先要核对药品名称、浓度,尤其对散瞳、缩瞳药更应谨慎;继而检查药液澄明度、色泽,如发现有异物、浑浊可丢弃不用。对未开封的塑料瓶装滴眼剂,瓶头要用经酒精棉球擦过的剪刀开一小口,防止污染瓶口。如滴眼液是混悬剂,则滴前需摇匀。
(4)滴药时不可距眼太近,以离眼睑2—3厘米的距离最为适宜,勿使滴管口碰及眼睑或睫毛,以免污染。
(5)—般先滴右眼后左眼,如左眼病较轻先左后右, 以免交叉感染。如数种药品同用后间须稍有间歇。
(6)如滴眼剂与眼膏剂同时用,应先滴药水涂眼膏。
52.如何正确使用眼膏剂?
眼膏剂指在无菌状态下,用经灭菌的药物与软膏基质均匀配制而成的软膏,供眼部使用。
使 用眼膏剂时,宜按下列步骤:①清洁双手,用消毒的剪刀剪开眼膏管口;②头部后仰,眼往上望,用食指轻轻将下眼睑拉开成一袋状;③压挤眼膏剂尾部,使眼膏成 线状溢出,将约1厘米长的眼膏挤进下眼袋内(如眼膏为盒装,将药膏抹在玻璃棒上涂敷下眼睑内),轻轻按摩2~3分钟以增加疗效,但注意不要使眼膏管口直接 接触眼或眼睑;④眨眼数次,力使眼膏分布均匀,再闭眼休息2分钟;⑤用脱脂棉擦去眼外多余的药膏,盖好管帽⑥多次开管和连续使用超过1个月的眼膏不要再 用。
53.如何正确使用滴耳剂?
滴 耳剂指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制剂,主要用于耳道感染或疾患。如耳聋或耳部不通,不宜应用,另对耳膜穿孔者也不要使用滴耳剂。(1)将滴耳剂的温度捂热以接近 体温。(2)使头部微向——侧,患耳朝上,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一般1次滴入5~10滴,1日2次或参阅药品说明书的剂量。(3)滴后稍事 休息5分钟,更换另耳。(4)滴耳后用少许药棉塞住耳道。(5)注意观察滴耳后是否有刺痛或烧灼感。(6)连续用药3日患耳仍然疼痛,应停止用药,并向执 业医师或执业药师咨询。
54.如何正确使用滴鼻剂?
滴鼻剂指专供滴入鼻腔用的液体制剂(含中药)。
① 滴鼻前先呼气②头部向后仰依靠椅背,或仰卧于床上,肩部放—枕头,使头部后仰;⑧对准鼻孔,瓶壁不要接触到鼻黏膜,—次滴入2—3滴,儿童1~2滴,一日 3~4次或每次间隔4~6小时:④滴后保持仰位1分钟,再坐直,用嘴呼吸:⑤如滴鼻液流入口腔,可将其吐出;⑥过度频繁或延长使用时间可引起鼻塞症状的反 复。连续用药3日以上,症状未好应向执业医师咨询;⑦严格掌握用量,尤其是含有毒性药品的滴鼻剂应注意不得过量,以免引起中毒。
55.怎样使用阴道栓?
女性的阴道上端连于子宫,下端以阴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长约18~24厘米,极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发生真菌性、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阴道栓是一种外观类似球形、卵形或鸭嘴形供塞入阴道的固体,重量一般为3~5克,熔点与体温接近。
应 用阴道栓时宜注意:(1)洗净双手,除去栓剂外封物。如栓剂太软,则应将其带着外包装放在冰箱的冷冻室或冰水中冷却片刻,使其变硬,然后除去外封物,用清 水或润滑剂涂在栓剂的尖端部。(2)病人仰卧床上,双膝屈起并分开,露出会阴部,将栓剂尖端部向阴道口塞入,并用手以向下、向前的方向轻轻推入阴道深处。 置入栓剂后病人应合拢双腿,保持仰卧姿势约20分钟。(3)在给药后1~2小时内尽量不排尿,以免影响药效。(4)最好在临睡前给药,以使药物充分吸收, 并防止药栓遇热溶解后外流。月经期停用,有过敏史者慎用。
56.肛门栓应怎样使用?
肛门栓是一种外观似圆锥形或鱼雷形的固体,熔点与体温接近,塞入后能迅速熔化、软化或溶解,产生局部和全身的治疗作用。应用时要依次进行:
(1)在夏季,炎热的天气会使栓变得松软而不易使用,应用前宜将其置入冰水或冰箱中10~20分钟,待其基质变硬。
(2)剥去栓剂外裹的铝箔或聚乙烯膜,在栓剂的顶端蘸少许凡士林、植物油或润滑油。
(3)塞入时病人取侧卧位,小腿伸直,大腿向前屈曲,贴着腹部;儿童可爬伏在大人的腿上。
(4)放松肛门,把栓的尖端向肛门插入,并用手指缓缓推进,深度距肛门口幼儿约2厘米,成人约3厘米,合拢双腿并保持侧卧姿势15分钟,以防栓被压出。
(5)尽力憋住大便,力争在用药后1~2小时小解大便。
(6)有条件的话,在肛门外塞一点脱脂棉或纸巾,以防基质熔化漏出而污染被褥。
57.服用哪些药物时宜多喝水?
(1)平喘药:服用茶碱或茶碱控释片、氨茶胆茶碱、二羟丙茶碱等,由于其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加多而易致脱水,出现口千、多尿 或心悸;同时哮喘者又往往同时伴有血容量较低。因此,宜注意适量补充液体,多喝白开水或橘汁。
(2)利胆药:利胆药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出,有助于排出胆道内的泥沙样结石和胆结石术后少量的残留结石。因此,服用期应尽量多喝水。
(3)双膦酸盐:双膦酸盐对食管有刺激性,其中阿伦膦酸钠、羟乙膦酸钠、丙氨膦酸二钠、氯屈膦酸钠在用于治疗高钙血症时,可致电解质紊乱和水丢失,故应注意补充液体,使一日尿量达2000毫升以上。同时嘱咐病人在服药后不宜立即于卧,需站立30分钟。
(4)抗痛风药:应用排尿酸药苯溴马隆、内磺舒、别嘌醇时应多饮水,使一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同时应碱化尿液,以防止尿酸在泌尿道沉积形成结石。
(5)排尿结石药:服用中成药排石汤、排石冲剂或西药消石素、消石灵后,都宜多饮水,保持一日尿量在3000毫升左右,以冲洗尿道,减少尿盐沉淀的机会。
(6) 磺胺药:在尿液中的浓度高,可形成结晶性沉淀,易发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现象,出现结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闭。在服用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和复方磺胺甲恶唑 (复方新诺明)后宜大量饮水,以尿液冲走结晶,有条件的话可加服碳酸氢钠(小苏打)以碱化尿液,促使结晶的溶解度提高一些。
(7)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对肾脏的毒性大,虽在肠道不吸收或吸收甚微,但多数在肾脏经肾小球滤过,尿液中浓度高,浓度越高对肾小管的损害越大,宜多喝水以稀释并加快药的排泄。
58.吃哪些药时不能饮酒?
从广义上说,白酒也属于—种药品,饮用后对人体先是出现欣快和兴奋作用;继而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并扩张血管,刺激或抑制肝酶代谢系统。总体上,药与酒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二:一是降低药效,二是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
(1)服用抗痛风药别嘌醇同时饮酒,会降低药效,影响其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
(2)服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饮酒会使药效迅速丢失,大大降低治疗作用,对发作不易控制。
(3)服用降压药利血平、复方利血平、复方双肼屈嗪期间饮酒,非但不降压,反而可使血压急剧升高,导致高血压脑病、心肌梗死。
(4)白酒可使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地高辛、甲地高辛的吸收明显减少。
(5)酒可使平喘药茶碱的吸收率增加,还可使茶碱缓释片中的缓释剂溶解,而失去缓释作用,使药效的持续时间缩短。
(6)应用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时宜避免饮酒,因为其可降低病人对药品的耐受性。
59.吃哪些药时不能喝茶?
茶 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咖啡因、儿茶酚、茶碱,其中鞣酸能与多种含金属离子药如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铁(硫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琥珀酸亚 铁)、钻(氯化钴、维生素B12)、铋(乐得胃、迪乐)、铝(氢氧化铝、硫糖铝)结合而发生沉淀,从而影响药品的吸收。
茶 叶中的鞣酸,能与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乳酶生中的蛋白结合,使酶或益生菌失去活性,减弱助消化药效。鞣酸与四环素(胍甲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相结合而影响抗菌活性:反之四环素、大环内酯抗生素同时也可抑制茶碱的代谢,增加 茶碱的毒性,常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服用上述两类抗生素时不宜饮茶。另外,鞣酸也可与生物碱(麻黄素、硫酸阿托品、可待因、奎宁),苷类(洋地 黄、地高辛、人参、黄芩)相互结合而形成沉淀。
茶叶中的咖啡因与助眠药(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佐匹克隆、地西泮、硝西泮、水合氯醛)的作用相拮抗;服用抗结核药利福平时不可喝茶,以免妨碍其吸收;茶叶中的茶碱可降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浓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加快心率,不但加重心脏负担,且易引起失眠,与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相悖。
60.哪些患者及吃哪些药时不宜饮咖啡?
(1)咖啡中成分是咖啡因,可提高人体的灵敏度,加速新陈代谢,改善精神状态,促进消化功能。但咖啡因易与人体内游离的钙结合,随后以结合物由尿液中排出体外,因此,长期饮用会致缺钙,诱发骨质疏松症。
(2)过量饮用咖啡,可致人体过度兴奋张、失眠、心悸、目眩、四肢颤抖等;对长期
饮用者一旦停饮,容易出现大脑高度抑制,表现为血压下降、头痛、狂躁、抑郁等。
(3)咖啡因易与维生素B1结合,引起维生素B缺乏症。
(4)咖啡可刺激胃液和胃酸的分泌,对有胃溃疡或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饮用。
(5)咖啡可兴奋中枢神经,可拮抗中枢镇静药、助眠药的作用,患有失眠、烦躁、高血压者不宜长期饮用。且过量饮用咖啡,也使抗感染药物的血浆浓度降低。
61.吃哪些药时不宜吃食醋?
食醋的成分为醋酸,浓度约5%,为弱酸性,若与碱性药(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红霉素、胰酶)及中性药同服,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药品失效。
(1)磺胺药不宜与食醋同服。因前者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降低,可在尿道中形成磺胺结晶,对尿路产生刺激,出现尿闭和血尿。
(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与食醋同服。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时应使尿液呈碱性,其目的有二:一是抗生素 在碱性的环境下抗菌活性增加,二是此类抗生素对肾的毒性大,在碱性中可避免解离,并宜多喝水并加快药的排泄。但食醋正与此相反。
(3)服用抗痛风药时不宜多食醋,宜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减少药对胃肠的刺激和利于尿酸的排泄。
62.吃哪些药时不宜多吃盐与酱油?
盐 又叫氯化钠,对药效和某些疾病有一定的影响,正常人的体内总钠量为150克,维持血液的容量和渗透压,但吃菜过咸或摄入盐量过多,既可增加体内血容量,使 血压升高,又可诱发高钠血症。同时食盐过多可影响到两类药的效果一是由于盐的渗透压的作用可使血容量增加,促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高血压,影响降压药的效 果:二是食盐过多导致尿量减少,使利尿药的效果降低。因此,对有肾炎、风湿病伴有心脏损害、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取,建议—日的摄入量在6克以 下。
酱油一般以大豆制成,其中含大量的钙、镁等金属离子,因而在服用四环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时,多食酱油容易形成的金属络合物不被胃肠道吸收,降低其抗菌效果。当与抗结核药同服时,也有此类现象。
63.吃哪些药时不宜或宜食用鱼虾?
(1)治疗帕金森病口服左旋多巴时,宜少吃鱼虾等高蛋白食物,因为高蛋白食物在肠内产生大量的阻碍左旋多巴吸收的氨基酸,使药效降低。
(2)服用抗结核药异烟肼时,不宜进食鱼虾,因为药品可干扰鱼类所含蛋白质的分解,使中间产物酪胺在人体内积聚,发生中毒,出现头痛、头晕、皮肤潮红、心悸、肿胀、麻木等症。
但凡事总有相反的例子,在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宜吃高蛋白鱼虾等食物,因为皮质激素可加速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可防止体内因蛋白质不足而继发其他病变。
64.吃哪些药时不宜吸烟?
吸烟与吃药有关联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吸烟能影响药品的吸收、作用和药效。
(1)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可增加人体肝脏中药酶的活性,加快对药品的代谢速度。如吸烟者服用安眠药地西泮(安定)、氯氮卓(利眠宁)时,其血浆浓度和疗效均降低。又如服用西咪替丁治疗胃溃疡的患者,吸烟可延缓溃疡的愈合,而加重出血。
(2)吸烟可破坏维生素C的结构,使血液中的维C浓度降低。
(3)烟草中的烟碱可降低呋噻米的利尿作用:并增加氨茶碱的排泄,使其平喘作用减退和维持时间缩短。
(4)吸烟可使人对麻醉药、镇痛药、安定药、镇静药和安眠药的敏感性降低,药效变差,需要加大剂量来维持;同时降低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冬眠灵)的作用,使患者易出现头昏、困倦、疲乏等不良反应。
(5)吸烟可促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皮肤对胰岛素的吸收,降低胰岛素的作用。
一般的病人在服药前后,都知道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但却不知应当忌烟。这主要缘于吸烟者对烟草所致的环境和身体的危害性尚刁;完全清楚,或是掉以轻心,或吸烟与疾病的最重要的因果关联在一开始就被忽视了,弱化了对吸烟者的劝戒力度。
65.服用哪些抗感染药不宜进食?
抗感染药的血浆浓度较低,追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吸收不良,二是因菌种的不同而达不到充分的疗效。但人们还未曾所知,若与牛乳或奶酪合用,是要降低血浆浓度的。
在服用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特别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沙星时,与牛奶一起服用,其药物血浆浓度比起以白开水送服的浓度要低50%左右。
另外,头孢拉定(泛捷复)与食物或牛乳同服可延迟吸收:头孢克洛与食物同服所达血浆峰值浓度仅为空腹服用的50%~75%。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的吸收也受食物的影响。
但凡事总有例外,有两个抗感染药与众不同,灰黄霉素的浓度较难到达指甲(趾甲)板,故治疗手足甲癣的时间较长,为增加吸收,适宜在餐后特别是与脂肪餐同服;另罗红霉素若与牛奶同服,因脂溶性增强而使药物的吸收良好。
66.吃哪些药可使司机犯困?
在生活中服用有些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困乏和精神不振,因此在服后宜稍事休息或小睡,不宜驾车、开拖拉机、操作机械和登高作业,以防出现危险和人身事故。
可引起司机嗜睡或犯困的药有:
(1)抗感冒药:多采用复方制剂,组方有解热药、鼻黏膜血管收缩药或抗过敏药,后两者可缓解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和流泪等症状,但吃药后易使人犯困。
(2)抗过敏药:可拮抗致敏物,同时也抑制大脑的中枢神经,引起镇静,服后表现有神志低沉、嗜睡,其强度因个人的敏感性、品种和剂量而异。
(3)镇静催眠药:所有的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都有抑制作用,而诱导睡眠。
(4)抗偏头痛药:苯噻啶服后可表现有嗜睡、困倦和疲乏。
(5)治胃反酸药:西咪替丁、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泮托拉唑(泰美尼克)服后偶见有疲乏、困倦的反应。
67.在有病时,如何做到既要吃药又要保障安全驾驶?
吃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和程度不易控制,迄今在科学上也难以克服,虽说总体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并不高,但对个人来讲,一旦发生,那发生率可就是100%了!对司机来说,生病时既要吃药,又要保证行车安全,因此,合理用药就显得格外重要!
(1)上车前4小时尽量不要服药,或是服药后休息6小时再开车。
(2)对易产生嗜睡或昏迷的药,服用的最佳时间为睡前半小时,既减少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不便,又能促进睡眠。有些抗感冒药分为日片或夜片,如日夜百服宁片、白加黑感冒片,日片不含抗过敏药,极少引起嗜睡,在白天宜尽量选用日片。
(3) 改选替代药,如过敏时尽量选用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小的抗过敏药如咪唑斯汀(皿治林)、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降压时可选不产生利尿的药,如卡托普利、依那 普利、福辛普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洛沙坦感冒时选用不含镇静药和抗过敏药的日片或康利诺片、丽珠感乐片、代尔卡片或锌布颗粒。
(4)如患糖尿病,在注射胰岛素和服用降糖药后稍事休息,如血糖过低或头昏、眼花、手颤,可吃一点食物或巧克力、水果糖。
(5)千万不要喝酒或含酒精的饮料,酒精其实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可增强安眠药、镇静药、抗精神病药的毒性。
(6)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又离不开的药,上车前可减半量服,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
68.中药剧毒药物有哪些?
中药剧毒药分两类。第一类计有:砒石(包括红砒、白砒)、水银;第二类计有:生白附子、生附子、生马钱子、生乌头(包括生川乌、生草乌、生天雄)、斑蟊(包括青娘虫、葛上亭长、地胆、红娘虫)、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藤黄、生甘遂、洋金花、闹羊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酥、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九分散、龙虎丸、九转回生丹、四生散。
69.何谓服药的饮食禁忌?
服药的饮食禁忌,是指为配合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在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饮食禁忌虽分病忌和药忌两个方面,但一般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黏滑及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胃肠刺激,或助热、助升散,以及恋邪等不良作用。具体应用时,又当根据不同病情而区别对待。
服药食忌,具有科学性,对指导临床用药,使药、食有机地结合意义重大,亦是消除药品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70.为什么煎药须用陶瓷器皿而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
煎 煮中药汤剂,之所以选用沙锅、沙罐、沙壶等陶瓷器皿最佳。 一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因其导热均匀,保暖性好。若无沙锅类的陶瓷器皿,可用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如玻璃烧杯等。不宜用搪 瓷器皿或铝质器皿,更忌用铜、铁、锡等金属元素制成的器皿。这是因为一则铜、铁、锡等金属元素本身也是中药之类,分别具有各自的性效与适应范围,用之恐与 病情不合;二则在这些以金属元素制成的器皿表面,常覆盖有一层该金属元素与氧生成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极易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轻则产生丧失 原有药效的物质而降低疗效,重则产生有害于人体的物质而对机体造成伤害。如若用铁锅煎煮中药汤剂,其表面的氧化铁类物质,在煎煮过程中,就会与药液中所含 的鞣质、苷类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及其他成分,使药液变黑变绿,药味变涩变腥;再者,药材中所含多数生物碱,必须与鞣质或其他有机酸 结合生成盐,才能溶于水,铁既然与其所含的鞣质等发生了化学反应,势必会造成鞣质等的损失,从而影响了生物碱的利用度,降低了药物成分的浸出率,轻则影响 治疗效果,重则危害人体。
71.怎样选择煎药的用水?
一般认为,质地清洁透明、味道甘甜纯正的自来水、泉水、河水、湖水、井水、池塘水及纯净水等,都可以作为煎药用水。质地混浊、味道怪异的水,经反复煮沸或放置热水瓶中较久的水,均不能作为煎约用水。至于那些被严重污染,色泽异常、味道腐臭不堪、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水,那就更不可能用做煎药的用水。
72.怎样掌握煎药的用水量?
煎药用水量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加水过多, 则 煎煮时间势必要长,部分成分易被破坏。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煎药用水量的计算,又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按理论推算,煎药的用水量应为所用中药饮片的 吸水量、浸煎过程中的蒸发量及煎煮后所得药液量三者的总和。实际应用时,还要依据汤药的功用、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以及饮片质地的疏密、轻重和剂量 的大小等,适当增减用量。此论虽说科学合理,但在具体应用时却未必能完全行得通。如若以工业化生产方式煎煮汤药,尚可以此计算;而在家庭煎煮汤药时,却很 难做到按此法计算。故当今临床,在家庭煎煮汤药时,常采用粗略估算法计算煎药用水。若为一般药物,每次煎煮的用水量,以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 指(约3 厘米)为宜;若为富含芳香挥发油或质地疏松而不宜久煎者,加水量须适当减少,可以只淹没药物为度;若为质地坚硬或黏稠需久煎者,加水量可适当增加;若因各种原因需久煎者,除在煎煮前适当多加些水外,还可在煎煮过程中据情随时添加水量。
73.为什么煎药前必须先浸泡中药饮片?
中 药饮片在煎煮前必须加水浸泡一段时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不可随意省略。这是因为中药材大多是植物根、茎、花、叶及果实的干燥品,在干燥时,其水分被 蒸发,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涸,内含的物质基本以结晶或无定形沉淀形式存在于细胞内。煎煮时,将水加入药中,细胞又重新膨胀,细胞中的可溶性物质重 新溶解,通过细胞膜透出。或者由于植物细胞内的物质溶解后,浓度很高,产生高渗,当水分继续渗入时,细胞膨胀破裂,将大量物质释放出来。如在煎煮前将饮片 加水浸泡,将大大促进细胞的膨胀破裂和有效成分的溶解释放,使更多的有效成分被煎煮出。若药物不经浸泡,直接加热会使药物表面的淀粉和蛋白质凝固,妨碍有 效成分的溶出。至于源于动物机体组织及脏器的干燥品类中药,其干瘪的细胞多由脱水的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所组成,若不提前浸泡就很难将这些成分煎 出。故无论是源于植物的中药饮片,还是源于动物的中药饮片,乃至某些源于矿物药的中药饮片,均要提前浸泡。提前浸泡的时间,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特殊的还可延长。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可短些;冬天气温低,浸泡时间宜长些。但必须注意的是,夏天气温高时,若浸泡时间过长,常导致发腐变质;一些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麝香、阿胶等,不必浸泡,应按特定的要求处理。
74.为什么在煎药前不宜用水清洗中药饮片?
有 不少人在煎服从医院或药店取来的、分包好的中药饮片时,因嫌其“脏”而常在煎药前用水清洗,以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等物,其实这是极不妥当的,其有以下几 点害处:一是在炮炙时附着在中药饮片表面的辅料丢失,这些辅料包括蜜、酒、醋、胆汁、鳖血等。二是引起中药饮片中的部分水溶性成分丢失,其中有的是极具活 性的有效成分。三是造成粉末类药物流失,因为在中药饮片中,有不少本来就是粉末,或在调剂时捣研成粉末,如果用水清洗,必然会使这类药物流失。这样,势必 会减弱或改变一剂汤药的原有药效,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75.如何掌握浸泡水的温度?
在先行浸泡中药饮片时,所用水的温度是否适宜,也会影响药物成分的煎出。一般认为,浸泡饮片的用水,以常温水或温水(10℃~40℃)为宜,切忌用沸开水。这是因为当沸开水浸泡干燥的植物类中药饮片时,中药饮片的外层组织细胞,因骤然受高热冲击,其所含的某些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淀粉等,会立刻凝固(或糊化)、 紧缩,形成了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从而阻碍了水分的渗入,导致组织内部被溶解的成分也难以渗出,药物成分的释放受限;其次是有些芳香性的中药饮片,其所含 的挥发油或挥发性物质,遇到开水后,会因受热而挥发,如先用沸水浸泡,就等于延长了煎煮时间,导致挥发物质的散失,药效降低。故浸泡用水以常温水或温水为 好,这样既可达到渍润饮片的目的,又不会影响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一般夏季气温较高,可直接用凉水(即常温水)浸泡;冬天气温低,可选用25℃~50℃的温水浸泡。芳香易挥发或容易吸水的饮片,宜用凉水浸泡;质地坚硬黏 稠,不含挥发物的饮片,宜用温水浸泡。目前部分中医院及有些患者,在煎煮中药时为图省事而不用水提前浸泡,这就大大降低了药物疗效。
76.怎样选择、掌握煎药的火质、火候?
对于煎药用火,中医既强调火质,又强调火候,说明煎药所用火的火质与火候均能影响药物成分的变化及其煎出率。
所谓火质,即指火的质地。从理论上说,不同的燃料在燃烧时会有不同的火质,而火质不同的火具有不同的性能,势必会影响所煎中药的成分及药效。对此,古代的医药学家早有认识,并强调 在煎药时宜用木炭火与柴草火。今天,除用木炭与 柴草火外,还广泛使用天然气火、煤炭火、煤气 火、沼气火、电炉火,乃至太阳能火等。而煤油或柴油炉火则不宜应用,因其往往使药液带有煤油或柴油味,不利服用。
所 谓火候,即指火力的大小,或云火势的急慢。今之中医药界常用文火、武火之名来说明煎药的火候。所谓武火,即火力较大较急之火;文火,即火力较小较慢之火。 另有文武火之说,是指介乎于文火与武火之间,火力不大不小之火。一般认为,煎煮普通药,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 熬干,影响药物成分的煎出。
其 次,还要根据所煎药物的质地及用途的不同,灵活掌握。一般认为,质地轻疏或含芳香挥发性成分较多,或药物成分容易煎出的药物,宜用武火急煎;而源于矿物、 动物贝壳、植物根茎等质地厚重或不含挥发物类药,或用于补虚而成分又难于煎出的中药,则宜用文火慢煎,以便煎透,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此外,因治疗需要而必须少煎的中药,宜用武火;必须久煎的中药,宜用文火或文武火。
77.怎样掌握煎药的时间?
汤 药煎煮时间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存率和疗效。一剂中药,若煎煮适当,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存率,使其发挥最佳疗效;反之,则 能减少其有效成分的溶存率,使其疗效降低,甚或破坏其有效成分,对人体造成伤害。概括地说,适宜的煎煮时间大致可分为三类: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0~l 5分钟即可;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包括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在内,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 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乃至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
此外,还有些药物因治疗需要,也要按上述方法酌情延长或缩短煎煮时间。
总之,汤剂的煎煮时间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临床要求不同而区别对待。
78.怎样掌握煎药次数?
一般说,一剂药煎3次,最少应2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近年有人对一剂中药煎煮3次的质量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第二、三次煎煮液中仍含不少有效物质,甚至每次煎出物的重量还超过了第一次。据此认为一剂药应煎3次为宜,这样既能发挥药物的全部作用,又不浪费药材。所以,除临床治疗的特殊需要外,一般一剂药最少要煎2次,而质地厚重或滋润的补虚药等可煎3次或更多。
79.药液的煎出量多少为宜?
在相同气压、温度等条件下,其所含成分与其 总量成正比,也就是说,药液煎出物的多少随着药液 量的多少而增减。若煎出的汤液总量过多,虽提高药物成分的煎出率,但却不便服用;若煎出的药液总量 过少,虽方便了服用,但却降低了药物成分的煎出率。故药物煎出的汤液既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而过少比过多的弊病更多,过少则降低药物成分的煎出率。那么,到底每剂汤药每次煎出药液的量以多少为好?现今一般认为,成人服用,每次以250~300毫升为宜,一剂若煎2次,总量即500~600毫升;若煎3次,总量即750~900毫升。儿童酌减。目前,在使用汤剂时,片面强调服用方便,而导致煎出量过少者并非少见,必须纠正。
80.为什么药液煎好后必须立即滤出?
中药药液在煎好后应立即滤出,这一点必须重视。有人煎好中药后,不立即滤出,而是等放温凉后再滤出,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药液在药锅(罐)内 存放的时间长了,会随着自身温度的降低,一则被饮片重新吸附,二则产生凝集,形成胶状物,并粘合于药渣的表面。致使药液的滤出量减少,甚或难以滤出,从而 减少药物成分的煎出率,降低其疗效。故此,中药药液在煎好后,应立即滤出。即使因某种原因暂不能吃,也要将药液及时滤出,万不能与药渣长时间共存于药锅 里。
81.为什么要对滤过的药渣布包绞榨取汁?
药 液滤出后,应将吸附有药液的药渣放入双层纱布或透水性能较好的原色棉布中包好,待稍凉后,用加压或双手反拧之法,绞取药渣中所吸附的药液。待将药汁绞榨干 净后,再把药渣抛弃。这是因为一个复方中,各种药物饮片中的成分,可以溶解,而溶解的成分又可被药渣再吸着,两个相反的过程在煎煮中同时存在。一般药物加 水煮后,无论是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都会吸附一定的药液,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草质、叶类、花类及质地松软的药物更是如此。且随着方剂的药物品种的增 多,剂量的加大,药渣中蓄留的药物成分也会增多。如不绞渣取液,将使许多药物成分丢失。若依法绞榨药渣中存留的药液,则能增加中药的溶存率,节约药材,提 高疗效。近年,通过试验表明,从绞取的药液中可得到大量药物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剂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一些遇高热能使药效降低或消除,因而不宜久煎或煎第 二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药物成分的比例会更多,绞渣取液就更有意义了。
82.为什么煎药时要分加盖煎和不加盖煎?
为了将中药饮片煎透,使药中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一般在煎煮时,以加盖为好。尤其是在煎煮含有 极 易挥发的芳香类成分,如薄荷、藿香、砂仁等药时,更应如此。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冷凝变为水珠滴回药锅内,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而 对于质地坚硬的根、种子或动物类的中药饮片,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也应加盖煎煮。这样,可使锅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高 度,以利于更多地煎煮出药物的有效成分,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少部分药则例外,如在煎煮丝瓜络、通草、茵陈等质轻松散、体积较大的药物时,则不宜加盖。原因是这些药在煎煮时一般都漂浮在药液的表面,若盖盖则易导致药液外溢,故在煎煮时,不宜盖盖。同时还要定时搅拌,使其受热均匀以利于药物成分的煎出。
83.为什么裸露置放的隔夜汤药不宜服用?
有的病人喜欢把煎好的汤药裸露置放,留到第二天用,这种作法是极不可取的。这是因为中药中所 含的淀粉、维生素、蛋白质、挥发油及各种酶、微量元素等成分,在煎煮时会大部分留在约汁里,如果存放过久,不但药效会降低,而且会因为空气、湿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使药汁发馊变质,服用后对病情无益,甚至还会有损健康。
但是如果采取真空包装,并存放在冰箱中,则另当别论。目前,许多药店与医院药剂室开展了代煎业务,确实方便了患者,免除了每天煎煮中药的麻烦,尤其受到了无暇煎药者的欢迎,值得推广。
84.对熬煳的汤剂如何处理?
中 药汤剂熬煳后,一般说不能再加水煮服。这是因为中药药性理论认为,药物的炮制品与生品的性味功能不同,临床应用也不同,有时须用生品,有时须用炒制品,有 时须用炒炭品。如果将药熬煳,就等于把药物都进行了炒制或炒炭,从而减低或改变了药物的性能主治,不但不能得到应有的疗效,反而会损害人体。故凡熬煳了的 药剂,一般宜立即倒掉、洗净药锅、重新换新药剂加水煎煮。
85.何谓先煎、后下?
先煎,即延长煎煮时间。包括:有效成份不宜煎出的矿物、贝壳类药,如磁石、牡蛎等,应先入煎30分钟;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有毒,无论用生品、制品均应先煎:因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煎。
后下,即缩短煎煮时间。包括: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挥散或被破坏而不耐久煎的药物,如薄荷、白豆蔻等入药应后下,待汤药煎煮将成时再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番泻叶久煎则泻下力减缓,故欲泻下当后下或开水泡服。
86.何谓包煎?
包 煎,即将药物包括于原色稀棉布布袋中进行煎煮。具体有: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粉等:含淀 粉、黏液质较多的药物应包煎,因其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等;绒毛类药物应包煎,因其难于滤净,混入药液则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
此外,还必须注意的是,所用布包要大一些,切忌过小,致使难于煎透。若需包煎药量较大,可分成2个或3个小包,并要在煎煮时增加搅拌次数,以利于水液充分浸泡包内饮片,煎出更多的药物成分。
87.何谓烊化、冲服、另煎、煎汤代水?
烊化,即溶化或熔化。是指将质黏难于溶解的胶质类药物,置于煎好去渣的药液或清水中加温微煎,并同时搅拌促其溶解的方法。这是因为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他药渣及锅底,如此,既浪费药材,又易熬煳,故应烊化后服,如阿胶、鹿角胶等。
冲服,一些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物,不需与其他药同煎,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
另煎,少数价格昂贵的药物须另煎对服,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饮片吸附,如人参、西洋参等。此外,有些并不贵重的药物,根据临床治疗需要也可另煎。
煎汤代水,即指个别泥沙类药物需先行煎煮1 O~l 5分钟,然后静置,取其上清液,再与已浸泡好的其他药物同煎,以免泥沙混浊于药液中,使药液难以下咽,如灶心士等。
88.如何掌握中药的服药时间?
适时服药也是保证药效的重要环节,具体服药时间应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1)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宜空腹服。
(2)饭前服:饭前胃腑空虚,亦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 服。
(3)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
物宜饭后服。
(4)睡前服:为了顺应人体生理节律和充分发挥药效,有些药宜睡前服。如安神药用于安眠时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利于安眠;涩精止遗药宜在临睡时服,以利于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利于翌日清晨排便。
(5)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
(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澜,救治危重忠者。
89.如何掌握中药服药的次数与被服药液的温度?
服药次数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疾病多采用每日l剂,每剂分2次或3次服下。 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顿挫病势;病情缓轻者,亦可间日服或煎汤代茶饮,以图缓治。
应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一般以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因量大再致吐。
服 用汤药的冷热是否适宜,也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一般汤药多宜温服,如治寒证用热药,宜于热服;特别是以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不仅宜热服,服后还需温覆取 汗。至于热病用寒约,如热在胃肠,患者欲饮冷者可凉服;如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饮冷者仍以温服为宜。此外,在运用中医的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或凉药 热服的方法,不过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自己不宜随便选用。
对于丸药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宜用温开水送服。
90.为什么服中药汤剂时不宜滥加糖?
在服用汤药时,有的人不管服用什么汤药,均习惯加糖(冰糖、白糖、红糖、蜜糖), 或以糖水送服,以冲淡或消除苦味,殊不知这种做法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实属不妥。一是因为各种糖均属常用中药,均味甘而具有补虚作用,若所治病证为邪实之 证,,那就不但不利于驱邪,反而会加重病情。二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能与糖,特别是与含铁、钙等无机元素和其他杂质较 多的红糖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凝固变性,进而混浊、沉淀,不但能影响药效,甚至会危害健康。三是因为糖可抑制某些退热药的疗效,干扰药液中矿 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四是因为糖还能降解某些药物,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使汤液的疗效降低。五是因为某些健胃的中药,其之所以能健胃,就是利用其苦味 或其他异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加入糖后势必会消除这一作用。由此可知,服用中药时不能滥加糖。若要加糖,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加用。
91.如何正确服用中药颗粒剂?
中 药颗粒剂,又名冲剂。是以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所制成。冲入开水后,即成为可溶性或混悬性溶液,便于携带和服用。常用颗粒剂有感冒清热颗粒、板 蓝根颗粒等。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麦芽精、菊花晶、杏仁精等,也属颗粒剂类。由于各种颗粒剂所含的成分不同,服用时也应有所区别。
首先,对于含挥发性成分较多的颗粒剂,因高温易引发使药物的挥发性成分的分解或散失,故宜用温开水冲服为好,如含芳香挥发油较多的金银花、鱼腥草、荆芥、紫苏、藿香、薄荷、菊花等药的颗粒剂,服用时均应如此。
其次,颗粒剂大都是可溶性药物组成,制作时又多加入糖、糊精等矫味剂和赋形剂,故服用前宜以开水溶化,使其成为糖浆后服用。
92.如何预防因服中药汤剂与颗粒剂而引发的呕吐?
中药汤剂与颗粒剂,一般是由多种药物配制而成,而所用的每种中药又分别具有辛、酸、甘、苦、咸、涩等不同味道,致使所煎出的汤剂常具有难以下咽的气味。特别是一些味觉神经敏感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对此,可据情处置。
若为从未服过中药或平日极少服用中药所致者,可让病人暂时将药液放下,待药液凉温后再服,或 口嚼一片鲜姜后再服。并要告诉服药者,服药时要屏住呼吸,一口气将药液喝完,不可在服药的中途停顿,以免勾起药味而诱发呕吐。饮完药液后立即用凉开水漱口,也可嚼块薄荷糖或吃两片水果,以去除药味。
若为服用中药经常发生恶心或呕吐者,可采用少量频服法,或在服药前先口嚼一块鲜姜,或先服少量鲜姜煎成的姜汤,然后再温服汤剂,均可起到缓解或消除恶心或呕吐之效。也可让医生在处方中加入相应的止呕中药,或取半夏5克、竹茹10克、生姜5片、陈皮6克,于服药前先行煎汤服下,过5~10分钟后再服中药汤剂,也能起到止呕吐之效果。
93.如何减少中药汤剂的苦味?
中 药汤剂与丸剂、滋膏剂、散剂相比,虽有药味加减灵活、疗效迅速之特点,但许多汤剂却味苦难于下咽,有的甚至引发恶心或呕吐,使不少患者望而却步。因,如何 降低或消除中药的苦味,以便于患者服用,就成为医学药学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问题。新近研究发现,根据人的舌头味觉感与温度的关系, 调整汤药的温度就可以达到减少其苦味之目的。这是因为,人的口腔内温度一般为37℃左右,舌根下又高于舌面0.5℃左右,味觉感官及味觉神经纤维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的温度与舌周围的温度一致,即37℃左右时,味觉神经最灵敏,尝到的药汤是最苦的;若汤药的温度高于37℃或低于36.5℃,则苦味就会减弱。鉴此,服用中药汤剂时,宜将药汤的温度降至37℃以下再服,就会感觉苦味有明显的减轻。但药汤的温度也不是越低越好,过低就会伤脾胃,对于素来脾胃虚弱者更是如此。最后的结论是:服用中约汤剂的温度在31.5℃~36.5℃(即口感药汤温和)时效果最佳。如此,既不伤脾胃,又能使苦味降低。
94.怎样正确服用中成药?
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 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遇此情况时,病人 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 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 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对于特殊服药时间 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 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或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 宜。
(4)注 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要知 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 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一颗大蜜丸通常至少分成20粒以上的小丸,分2~3次 吞下较为合理,否则同样会引起噎阻。生活中,有些人在服大粒蜜丸时,爱将药丸嚼食,这其实不宜提倡。因为虽然多数药丸因在制作中加入了蜂蜜而带甜味,但是 不少丸药仍带有浓厚的中药异味。嚼服者一旦因药丸异味而引起恶心反应,往往来不及咽下口中稠厚的药浆而会引起呕吐,这可就事与愿违了。如果为了加快药物吸 收,加速药效产生,方便的做法是:取少许温水将药丸捣调成稀糊状后,用温开水送服。
(5)注 意服药反应:中成药与其他药物一样,因各种原因也会引发人体的不良反应,随着中成药的广泛应用,这样那样的不良反应会较多地出现,服用中成药者应对此要有 所警惕。凡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者,均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凡有过服用某种中药而致过敏史者,还须牢记以后不可再使用该药。
95.为什么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
朱砂,又叫“辰砂”、“丹砂”,其主要成分足硫化汞,火煅时可析出水银。其味甘性寒有毒,功能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明目。善治心火亢盛引起的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癫狂,以及疮疡、咽痛、口疮等。其成人的内服用量,每日为0.1~0.5克。服用时不入汤煎煮,应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服。 但是,朱砂有毒,被内服后可被少量水解,生成二价汞离子,蓄积在体内,对机体造成伤害。如果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或含朱砂的中成药,人体就会因大最汞离子的生成或蓄积而出现急性或慢性汞中毒症 状,严重的还可出现肝、肾、心、脑中毒。因此,不可大量或长期服用朱砂及含朱砂的中成药 (如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磁朱丸、活络丸、蟾酥锭、紫雪丹、至宝丹等)。
96.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应注意什么?
雄 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其毒性较大。砷进入人体后,可蓄积和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肝、肾、牌等内脏及指甲、毛发等部位。砷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是 多方面的,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组织、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可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由于临床常用的不少中成药都含有雄黄,如牛黄解 毒丸(片)、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牛黄 抱龙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喉症丸等。因此,在服用这类药时应注意:首先,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或遵医嘱服用,避免超量服用;其次, 由于砷可引起蓄积性中毒,因此应避免长期服用;此外,应避免与含硫酸盐、硝酸盐的西药,如硫酸亚铁、硫酸镁、硫酸胍生片合用(因为二者合用会导致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增加毒性)。
97.乌头类药物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属乌头类药物的中药材主要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含有此类中药材的中成药主要有木瓜丸、正天丸、右归丸、追风丸、活络丹、大活络丹、三七伤药片、金匮肾气丸、舒筋活络丸、附子理中丸等。
乌头类药物的有毒成分主要是乌头碱。乌头碱不但毒性大,而且易在体内蓄积,并易溶于乙醇;其毒性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其一般中毒量为0.2毫克,致死量为2~4毫克,并常因个体差异而有别。乌头碱虽然有毒,但若经过合理炮制与常时间煎煮,就会分解成为近乎于无毒的醇胺类物质。鉴此,在服用这类药物时,首先要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其次是不能泡酒服用或与酒同服;再者是不用生品;最后是入汤剂时应先煎1~2小时,以再一次降低其毒性。
98.为什么有糖尿病患者服用消渴丸后出现低血糖?
消渴丸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比较有效的中成药,应用较广,但不少患者对其药物组成不太了解,以为是中成药多服无害。实际上消渴丸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其药物组成中含有西药格列本脲,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其常用量一般为2.5毫克/次,3次/日。服用过量易致低血糖。按照消渴丸药品说明书的用法,其格列本脲达1.25~2.5毫克/次,因此,若超量服用则易导致低血糖。已有因服用消渴丸致低血糖性休克甚至死亡的病例报道,因此服用消渴丸应避免过量。
99.功效相似的中成药联用时应注意什么?
临床上功效相似的几种中成药联用的现象比较常见,其所用的功效相似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中,大多有一味或几味药是相同的,故在联用中会增加某一味或几味药的剂量。例如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联用(两者均含朱砂),天麻丸与大活络丹联用(两者均含附子),均可增加有毒成分的服用量,加大患者产生中毒或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故当功效相似的几种中成药联用时应考虑药物的“增量”因素,尤其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联用时,更应注意有毒成分的“蓄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100.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服用时应注意什么?
日前市场上销售的中成药有100多 种含有作用专一的西药成分,这些品种涉及到临床各科用药,其中较为多见的是治疗感冒及解毒的中成药中含抗过敏、抗病毒及解热镇痛药,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中 含格列本脲,止咳平喘中成药中含麻黄碱、氯化铵及盐酸克伦特罗等等,虽然中成药中所含西药的含量一般都低于或接近于单用西药的剂量,正确服用时不会出现什 么问题,但如果患者自行加大服用剂量或医生重复给药,则有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药源件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当患者服用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时, 首先要严格遵照药品说明忙所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其次,对单味中药或西药疗效可靠的疾病,一般应尽量避免联合用药。必须联合用药的,则应弄清所用药品的药 物组成或成分,以避免重复用药的情况发生;若患者不具备识别药物组成或成分的能力,则应当向医师或执业药师咨询。